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近年來,我區在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始終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抓好抓實,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仁布縣普納村:互幫互助共成長
日喀則市仁布縣切娃鄉普納村2006年建村,聚居了藏族、漢族、回族、撒拉族、彝族等多個民族居民。多年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溫暖故事不斷上演。目前,全村60戶居民中,有民族團結家庭9戶,多民族家庭5戶,村級評選民族團結典型戶4戶。
2008年,青海省民和縣回族群眾馬彬林來到普納村,想借國道交通優勢開一家修車鋪,但資金短缺。普納村的鄉親們得知情況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墊資、找場地、買設備、拉生意……最終,馬彬林的修車鋪順利開張了,他也在普納村扎下了根。
多年來,為回報鄉親們的恩情,誰家遇到困難,馬彬林總是沖在最前面,帶頭捐款捐物。同時,每年還拿出自己的積蓄,逢年過節幫扶村里群眾。“遠親不如近鄰,這么多年在一個村里生活,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馬彬林說。
王賢偉和瓊吉巴是藏漢結合家庭。普納村建村后,王賢偉一家人便搬到這里發展,經營了一家批發超市。多年來,夫妻兩人感情甜蜜,和鄉親們相處融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普納村就是我們共同的家。”王賢偉說。
馬彬林、王賢偉兩家人的故事只是仁布縣民族團結進步的一個縮影。
2017年,普納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19年,切娃鄉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如今,在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及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普納村組建了集勞務輸出、藏香豬養殖、磚廠、農家樂、溫室大棚種植等多產業于一體的集體合作社,為全村各民族居民共同奮斗、共享發展成果搭建了平臺。
展望美好未來,普納村群眾信心十足:“我們會繼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灌溉好雅江河畔的民族團結之花,唱響‘普納兒女一家親,共建幸福大家園’的民族團結曲。”
西藏尚廚炊具公司:攜手奮進聚合力
近年來,拉薩市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充分調動各民族各方面積極力量,凝心聚力抓好拉薩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重點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
西藏尚廚炊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尚廚炊具公司”)自2022年5月落戶拉薩市經開區以來,秉持“多民族共融公司,團結奮進譜新篇”的理念,將民族團結與企業進步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向新而行、向高而攀。
“100名員工中有漢族、藏族、彝族、羌族等7個不同的民族,大家因共同的理想和工作而結緣。從同事到知己,甚至發展成伴侶,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該公司人事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公司員工白瑪央金是在公司里找到人生伴侶的員工之一。白瑪央金說:“我們公司員工來自不同地區的多個民族,在平時生活和工作中,大家相處融洽,互相理解尊重,相互扶持,就像一家人一樣。”
西藏尚廚炊具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榮獲“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西藏五一勞動獎”等多項榮譽,還被拉薩市委、市政府授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踐基地”稱號,彰顯了企業對民族團結與社會責任的重視。在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圍中,大家攜手奮進,爭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守護者”。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工業總產值達18934萬元、銷售額達30819萬元、繳稅額度達1400萬元。
扎囊縣扎其鄉德吉新村:團結友愛促發展
山南市扎囊縣扎其鄉德吉新村生活著藏族、漢族、土族等民族居民800余人。德吉新村先后榮獲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山南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村(居)等榮譽稱號,是山南市遠近聞名的“團結村”。
身穿藏服、說著一口地道的扎囊方言,要不是村里人的介紹,誰都看不出今年59歲的村民丹增并非“藏家大叔”。
丹增原名張積成,在他20歲那年,跟著施工隊來到扎囊縣務工。“我是修路工,當時雖然工地條件艱苦,但大伙兒不分民族,相互照應、親如一家。后來在工地上認識了我的藏族媳婦,就這樣在這里扎下了根。”丹增感慨說,“多年過去了,雖然周圍一切都在變化,但鄰里之間的情誼始終沒有變,民族團結的種子已根植于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
近年來,德吉新村堅持將民族團結與推動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組織群眾參加各項實用技能培訓,逐步建立了奶牛養殖、大棚蔬菜、苗圃基地、大型機械租賃等多個村集體經濟項目,先后成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1個、施工隊4個,帶動群眾就業154人,人均月收入達到5000余元。
“在民族團結的路上,我們將牢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努力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帶領全村群眾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德吉新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