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um802"><pre id="um802"></pre></ul>
    <strike id="um802"><s id="um802"></s></strike>
    <th id="um802"></th>
  • 您的位置: 西藏統一戰線 > 理論研究 > 正文

    新華述評丨內需提振怎么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之二

    作者: 安蓓、謝希瑤、葉昊鳴發布時間: 2024-12-13 12:25:06來源: 新華網
    打印
    T+
    T-

     

      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消費和投資組成的內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隨著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持續顯效,10月我國消費增速明顯回升,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為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升提供堅實支撐。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較大。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

      當前內需形勢怎么看?

      以數觀勢,向上的力量正在積蓄——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是3月以來單月最高增速。

      1至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比前9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今年3月以來首次回升;制造業投資增長9.3%,比前9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

      高頻指標進一步驗證這一勢頭。

      國家信息中心監測,10月反映工程建設熱度的工程機械開工率較9月提升1.6個百分點,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和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分別比9月提升2.9個和1.7個百分點,消費活力持續釋放。

      以市觀勢,市面的回暖更加明顯——

      疊加政策發力的“雙十一”,海外高度關注。

      天貓589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元,刷新歷史紀錄;京東超1.7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倍,超3萬個中小商家成交額增長超2倍;拼多多超40個細分類目翻倍增長……中國消費市場勢能再次印證。

      投資,短期是需求,中長期是供給。進入四季度,多地掀起重大項目“開工潮”。

      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在廣州開發區動工、西部(重慶)科學城保障性住房(一期)項目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提速……聚焦科技創新、民生保障、基礎設施,一批工程項目按下“快進鍵”。

      政策暖風支撐市面回暖。

      “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當前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3000多萬人參與、帶動銷售超4000億元——這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直接拉動效應。

      政策帶動下,10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9.2%、18%、7.4%、3.7%,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個百分點。

      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前10個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1%,對投資增長貢獻率超過60%。

      沿江高鐵、東北高標準農田建設、“雙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大江南北,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有力度的政策,追求有溫度的發展。

      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家電、汽車以舊換新下鄉入村,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圍擴大到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到年底可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住進保障性住房……

      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不僅為經濟量的合理增長提供支撐,也為質的有效提升夯實基礎。

      市面上,更多積極變化開始顯現。

      看股市,10月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增幅都在1.5倍左右,投資者信心在逐步恢復。

      看樓市,10月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在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增長,房地產市場交易更趨活躍。

      市場活了,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更足。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回落后首次回升。

      一些投資機構研判,中國經濟近期的改善是由更強勁的國內需求推動。需求端改善的同時,政策效應正通過經濟循環向供給端傳導,隨著國內訂單增加,企業信心加快恢復,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二)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經濟運行面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戰。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處于近年低位。

      挑戰和機遇并存。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

      從消費看,今年前10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0萬億元,去年全年超過47萬億元。中國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

      “爾濱”火爆出圈,熱門游戲帶火山西文旅,144小時過境免簽讓“China Travel”火遍外網,騎行、露營帶來戶外裝備“大比拼”,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備受追捧……消費細分市場上,高潮迭起。

      “中國消費面臨危機了嗎?”近期,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題為《2024中國消費市場真相》的報告,對關于中國消費的誤讀作出回應:

      “國內消費增速雖有所回落,但仍在增長,特別是服務業和旅游業等部分行業增長強勁。”

      從投資看,前10個月民間投資增速同比下滑0.3%,為今年以來最低增速。但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3%,高于整體投資增幅近3個百分點,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領域民間投資均保持兩位數增速。

      理解中國經濟,不僅要看當下數據升降,還要看如何應對挑戰、爬坡過坎,向著既定目標不懈奮進,扎實走好每一步。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根據意見,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這將比2023年增長近七成。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在滿足人民對“好不好”的需要上下功夫,內需市場潛力無限、機遇無限。

      培育新引擎。今年以來,從發展銀發經濟到激發冰雪經濟活力,從低空經濟“起飛”到首發經濟“引燃”,供給、需求兩端發力,撬動投資消費,超大規模市場持續升級擴容。

      拓展新空間。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發布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培育發展縣域經濟、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國經濟縱深空間不斷打開。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依然不足,民間投資預期較弱,房地產市場仍在深度調整,物價總水平持續低位運行。

      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果斷決策,一攬子政策協調配合、同向發力,擴內需導向十分鮮明。

      用于“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全部下達,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研究提出繼續加大“兩新”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政策舉措,加力擴投資促消費;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創設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更好支持經營主體投融資;

      出臺近年力度最大化債措施,提高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將更多資源用于擴投資、促消費、保民生;

      打出“組合拳”降低購房成本、提振購房需求,加大對特定群體支持力度……

      在國計民生關鍵處發力,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國際機構評價,一攬子政策是為了社會民生好轉、地方良性運轉、物價和資產價格預期進入正向循環,有利于打通經濟發展和民生就業淤塞點,推動經濟再平衡過程更加順暢,體現中國經濟政策思路的進一步創新和突破。

      (三)

      提振內需,必須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是世界最大的會展中心之一,如此龐大的規模傳遞著一個信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中國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展現了其國內市場的深度。”對于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法國《世界報》網站報道稱。

      來自129個國家和地區3496家展商參展,450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首發首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超800億美元……14億多人口不斷升級的需求,與來自全球的技術、服務和商品對接,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持續激發。

      世界經濟舞臺上,一個超大規模市場的成長形成,是中國經濟轉型最鮮明的印記之一。

      從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把擴大內需作為基本立足點,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2009年以來,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已有8個年份超過100%;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內需已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主要力量。

      經濟是一個循環。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企業有收益,政府有稅收,居民就業、收入持續增長,實現經濟循環螺旋向上。

      這是大國經濟意義深遠的轉型——

      2020年4月,面對疫情沖擊下新的國際國內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年10月舉行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部署。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環顧全球,美國、德國、英國等在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時內需結構均表現出“內需主導、消費引領”的特征。

      審視自身,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更加明顯,經濟增長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

      看需求,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仍在不斷擴大,商品零售額位居世界前列,今后還有穩步增長空間;

      看供給,我國基于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發揮。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斯近日著文稱,尚未充分激發的總需求,制約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充分發揮。

      “從出口導向型和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向以國內消費和創新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是一次根本性結構轉型。”這位經濟學家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存在的,但并非無法克服。有了明確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手段,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

      當前,以總需求不足為主要特征的經濟承壓,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矛盾。但這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挑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逾百日,著眼中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舉措接力推出——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印發、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民營企業更多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多地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內需提振路徑更加清晰。

      更多新訊號顯現新氣象——

      首破1500億件!截至11月17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再創新高。連接千城百業、千家萬戶,小包裹牽動大市場。

      首破1000萬輛!截至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書寫新紀錄。7月以來,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連續4個月超過燃油車。轉折與爆發背后,是強大科技和產業創新能力,與超大規模市場的碰撞、奔赴。

      新注冊15100種!這是前三季度出現的消費新品種。多樣化需求牽引供給側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

      “我們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積極主動應對問題和挑戰,用實實在在的高質量發展成效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堅定有力。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挑戰中成長壯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齊心協力、同向發力,堅定信心、真抓實干,以不懼風雨、改革創新的姿態前進,中國經濟活力潛力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更加篤定。

    (編輯:陳建國 責編:周勇 終審:劉期勝)
    相關閱讀
    ?

    熱點關注更多>>

    領導論述更多>>

    理論園地更多>>

    相關鏈接更多>>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v网站|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www.日韩在线|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