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單列一部分,明確要“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有效構建新安全格局”,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認識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扎扎實實做好新時代西藏強邊固防工作,努力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一、深刻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
國家安全是國家存在的命運基石和國家發展的基本前提,其內涵隨時代發展而變化。國家安全觀是反映客觀國家安全狀態的一種觀念、認知、政策、行為,其既可針對普遍概念上的國家安全,也可針對特定而具體的國家安全。近代以來,國家安全觀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以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為主,演變為包括領土安全、地緣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在內的綜合安全的大安全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指導思想和貫徹原則,開創性地提出并系統闡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五對關系”“五大要素”,確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四梁八柱”。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以專章形式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行深入系統闡述和全面戰略部署,豐富和發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強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怎樣的國家安全、怎樣維護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傮w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個堅持”??傮w國家安全觀強調的是大安全理念,主張國家安全是全面、系統的安全,是共同、整體的安全,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是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綜合,并且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傮w國家安全觀把科學統籌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方法,強調統籌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
二、西藏在我國總體國家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西藏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邊疆地區從自然地理空間上構成了國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邊疆安全成為總體國家安全中直接、集中、典型的反映。西藏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國境線長達4000余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西藏在我國國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方面,西藏是我國同國際敵對勢力和分裂勢力斗爭的前沿陣地,承擔著維護邊疆穩定、確保邊疆安全的使命。另一方面,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境內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珍稀物種豐富,是我國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水塔”“世界屋脊”之稱。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西藏的穩定與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針對西藏工作面臨形勢和任務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總結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成功經驗,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其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將治國、治邊與治藏聯系起來。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在新時代西藏工作中,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是指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為實現長期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而必須重點關注的四個方面。這四者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全面且協調的發展戰略。其中的穩定促進了安全,安全保障了穩定。穩定和安全是一個系統中相互依存的兩個核心要素。穩定為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安全是實現長期穩定的基礎。二者的平衡和協調是實現社會和諧與持續發展的關鍵。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自治區黨委把國家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把習近平總書記為西藏明確的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具體化為“四個創建”,圍繞“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強邊固防上打基礎、謀長遠,努力建設平安西藏、法治西藏,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動。
三、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西藏強邊固防
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工作,西藏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西藏自治區黨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聚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警鐘長鳴、警惕常在,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西藏既要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也要大力推進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充分利用邊境地區的資源優勢,推動邊境地區產業發展的多元化轉型。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西藏的強邊固防,需要立足邊境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地理區位優勢、民族風俗文化等優勢稟賦,有效甄別具有本地比較優勢與市場潛力的產業形態,打造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產業發展模式。具體而言,一方面,基于邊境地區特殊的地緣區位優勢,打造強化內外聯動、岸城一體、三產融合的口岸經濟,加快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另一方面,利用邊境地區的生態資源優勢,融合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全面鞏固青稞、靈芝、藏紅花、茶等特色種植產業,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此外,要對標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完善邊境地區水、電、路、網、通信、物流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高效管理、融合發展,形成產業布局合理、城鄉融合互補、協調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強邊固防,必須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著重加強邊境地區的就業、醫療、教育、住房以及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民生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通過擴大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共同需求和基本需求。在這一過程中,要強化政府在民生建設方面的兜底責任,健全和完善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以再分配制度確保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筑牢生態安全防線。青藏高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西藏的強邊固防,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方面,進一步加快推進對農牧業、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領域內部的結構轉型和升級,推動建設綠色生態園區,以科學規劃推動產業布局的綠色化,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提升新興產業在總體產業結構中的占比。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化轉型,引導農牧民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和生活理念,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以及新媒體的優勢,宣傳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時,通過制度、政策引導、規范農牧民的生活消費習慣,借助環境倫理和生態道德規范的軟約束作用,幫助農牧民群體形成綠色化生態化的環保觀念。
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對邊境地區群眾的國家認同教育。國家認同可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實現社會的規范和整合功能,維護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和諧穩定。西藏在強邊固防的推進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始終不渝地堅持國家主流意識的主體地位,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提升他們對本民族歷史、國家歷史的全面準確的了解和認識,增強各族群眾的國家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同時,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對邊境地區群眾的“三個意識”宣傳教育,弘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價值理念,將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活動深入各族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使“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深入人心。
五是秉承“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為強邊固防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服從國家外交戰略全局,加強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構建聯動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主動設置議題。深化與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經濟貿易、人文教育等領域的互信合作,以構建中尼命運共同體推動西藏邊境地區的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坦P:張永攀,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劉詩謠,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