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重磅白皮書發布!
央媒聚焦西藏!
繼11月11日各大央媒密集發稿
聚焦西藏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引領下
各項事業取得的全方位進步與歷史性成就后
2023年11月13日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科學內涵和實踐偉力》的文章光明日報發表題為《西藏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的文章經濟日報發表題為《在世界屋脊上不斷創造人類發展奇跡》的文章繼續聚焦西藏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科學內涵和實踐偉力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為經略西藏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生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守正創新,深化對西藏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總結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成功經驗,提出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治藏理論的新飛躍,為推動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科學內涵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十個必須”高度概括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十個必須”涵蓋西藏工作的各個方面,科學回答了新時代西藏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有著嚴謹的內在邏輯和豐富內涵。
明確了西藏工作的根本政治準則。也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三個堅持”構成了西藏政治現實的基本框架,是西藏實現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首要內涵。伴隨中國共產黨經略西藏的歷史進程,西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這一系列發展變化最核心的密碼,就是不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不斷發展進步的有力保障,這一制度具備保持政治穩定、人民當家作主、集中力量辦大事、各民族一律平等、走共同富裕道路等顯著優勢。西藏作為特殊的邊疆民族地區,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只有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定不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才能與全國一道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這一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不僅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當家作主各項權利,促進了西藏民主政治的實現,同時也為西藏帶來了繁榮穩定,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明確了西藏工作的核心理念要求。也就是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這“三個必須”都是西藏工作的全局性要求,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建設治理西藏的系統性認識和整體性把握。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科學闡釋了治國、治邊、穩藏的內在辯證關系,彰顯了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祖國統一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從國家全局和整體上對西藏工作的戰略定位。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這就決定了維護國家安全和西藏和諧穩定是當前西藏工作的第一位任務。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是在西藏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對西藏工作規律的高度概括和深刻凝練,既明確了西藏工作的前進方向,又提供了具體方法,是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的基本遵循。
明確了西藏工作的重點著力方向。也就是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這“六個必須”分別從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闡明了西藏工作重點領域的著力方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就是要把西藏工作放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去認識、去謀劃、去布局,堅持對達賴集團斗爭的方針不動搖,堅決同國際敵對勢力利用所謂“西藏問題”干涉我國內政進行斗爭,堅決維護好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就是要在發展過程中堅守人民立場,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把人心和力量匯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來。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大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藏傳佛教本身就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推動藏傳佛教中國化,就是要不斷發揚和傳承其積極因素,淡化和消除消極因素,使其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適應。生態保護第一,就是要從長遠考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把握好兩者的平衡點,走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道路。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就是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頭腦,推動從嚴管黨治黨走深走實,增強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夯實黨在西藏的執政根基。
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偉力
科學的理論來源于偉大的實踐,同時又反過來指導實踐,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是在中國共產黨治邊穩藏的成功實踐中得到檢驗證明并不斷豐富發展而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成功實踐了黨的治藏方略,創造了西藏工作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和態勢。
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西藏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任務,維護穩定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逐步健全,干部駐村、網格化管理、“雙聯戶”創建評比等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創新,治理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提升,各族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西藏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上升,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持續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西藏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日益和諧、交流日益深化。藏傳佛教中國化不斷推進,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得到加強,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初步形成,宗教活動進一步法制化、規范化,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西藏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原則,發展成果更加惠民,發展支撐不斷增強,發展瓶頸逐步破解。作為曾經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至2022年,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98元增加至18209元,年均增長12.32%,高于全國3.17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63元增加至48753元,年均增長10.26%,高于全國2.86個百分點;人均預期壽命由68.2歲提高到72.19歲。工業經濟短板不斷補齊,2012年至2022年,西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42.83億元增加到185.41億元。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川藏鐵路等一批事關民生的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2萬公里,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05公里,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359公里,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得到極大緩解。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西藏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全方位進步。通過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和“兩江四河”流域植樹造林工程等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消除了“無樹村”“無樹戶”,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7.14%。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呈現恢復性增長,黑頸鶴由20世紀不到3000只增長到1萬多只,藏羚羊種群數量增長到30余萬只。中國科學院和相關部門的監測評估顯示,西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定向好,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大部分區域處于原生狀態,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固邊興邊富民工作深入推進。西藏堅持屯兵與安民并舉、固邊與興邊并重,統籌推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邊防建設,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邊境安全物質保障得到加強。堅持以解決穩邊固邊急需、邊民群眾急盼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快補齊邊境城鎮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短板,統籌規劃建設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目前,西藏建成624個邊境小康村,所有一線鄉鎮和行政村通公路,主電網覆蓋率達到92%以上,通寬帶率和4G信號覆蓋率達到100%。各族群眾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爭當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譜寫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生動篇章。
(作者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
光明日報:
西藏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向上滑動閱覽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親切關懷西藏各族人民,大力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豐富發展黨的治藏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兩次出席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多次對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了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親臨西藏看望各族干部群眾,推動西藏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如今的雪域高原,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西藏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經濟發展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完善了對口援藏工作機制,為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西藏立足區情,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原則,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抵御各類風險,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蓬勃生機。通過堅持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發展模式逐步由“輸血”向“造血”轉型升級,產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清潔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綠色工業、文化旅游產業、高原特色農牧業、藏醫藥產業、高新數字產業、邊貿物流業等產業在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延長產業鏈上下功夫,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技術含量提高、發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態勢。“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條件極大改善,進一步夯實了西藏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2萬公里,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05公里;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359公里,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線開工,拉林鐵路建成通車,“復興號”飛馳雪域高原;通信水平實現了從“能力落后”到“云網融合”的飛躍提升,從珠峰之巔到金沙江畔,從羌塘草原到邊境村鎮,現代通信將西藏尋常百姓家與世界聯通。如今,西藏經濟發展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和全國各省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發展基礎之實前所未有、發展機遇之好前所未有、發展后勁之足前所未有。
民生保障大幅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到實施鄉鎮周轉房、工作暖棚、棚戶區改造;從社會持續穩定、就業優先戰略穩步推進到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西藏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民生先動,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作為全國曾經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特殊關懷下,經過各級各部門和人民群眾的團結努力,西藏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5萬人,年均減貧10.6萬人,貧困發生率年均下降4.4個百分點,年均減貧速度快于全國農村3.1個百分點。2019年年底,全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消除,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局良好,推進有序。西藏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8753元、18209元。城鄉居民食品煙酒、衣著消費占比不斷下降,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比持續上升,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隨著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投入不斷加大,“十大民生工程”扎實推進,一項項民生補貼補助標準全面提高,一件件民生實事紛紛落地見效,越來越多的期待正在成為現實,不斷刷新著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心中的幸福指數,全力奏響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曲”。
民族團結更加緊密。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治藏穩藏興藏事業全過程、各方面,全區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諧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民族團結進步的歌聲更加嘹亮。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宗教活動場所,將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教育內容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納入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全過程,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以課堂教學、集中宣講、媒體宣傳、文藝表演、新舊西藏對比、參觀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各族群眾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入腦入心。通過召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申報命名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提名評選全國及省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方式樹立典型,涌現出拉薩市河壩林社區、日喀則市江洛康薩居委會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形成了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人人為民族團結作貢獻的時代特色。聚焦構建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機制。社區居民的民族構成多樣,居住形式相互嵌入,各民族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常盛常開。
生態屏障日益堅實。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持續加強,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厚植起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出臺并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和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實施意見,加大森林、濕地、草原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全區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以上,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以上。“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創造多項世界紀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重大成果。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惠民持續有力,2016年以來年均為群眾提供生態保護崗位50多萬個,年人均補助3500元以上,綠水青山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綠色提款機”。如今,高原上動植物棲息環境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穩步提升,50%以上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相應水域的環境質量標準,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新時代西藏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一個縮影。實踐雄辯證明:黨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西藏才會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戰鼓聲聲催奮進,旌旗獵獵踏征程。當前,西藏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錨定抓好“四件大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奮力譜寫出更加絢爛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西藏篇章!
(作者:鄭堆,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
經濟日報:
在世界屋脊上不斷創造人類發展奇跡
向上滑動閱覽
尋求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之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奮斗。黨的歷代領導集體親切關懷西藏各族人民、不斷謀劃西藏發展藍圖,積淀了豐富的治藏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治藏興藏經驗的基礎上,致力于西藏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西藏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屋脊上不斷創造出人類發展的奇跡。
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西藏每年財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領域,搭建了涵蓋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全面保障體系,人民發展權得到充分釋放。2022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2132.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28倍,年均增長8.6%,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2015年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由2012年的8568元提高到2022年的26675元。10年來接待旅游人數從1058.39萬人次增加到3002.76萬人次,旅游收入從126.48億元增加到407.07億元,增長2.2倍。2022年,西藏糧食、蔬菜、豬牛羊肉產量分別達到107.34萬噸、81.58萬噸、28.29萬噸,均創歷史新高。
衛生教育事業長足發展,人口數量和質量都得到全面提升。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從和平解放前的35.5歲增長到72.19歲,形成了涵蓋基本醫療服務和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藥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在全國率先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公費教育政策,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409所,在校學生94.4萬多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89.52%,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7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07%。西藏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5507人上升到2020年的11019人,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
交通通信按下快進鍵,形成日益完備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2012年以來的10年間,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從6.52萬公里增加到12.14萬公里,高等級(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38公里增加到1105公里。鐵路營業里程從701公里增加到1359公里。西藏航空順利開航運營,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54條,通航城市70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現代通信“云網融合”。青藏鐵路滿載運行,川藏鐵路高歌猛進,“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
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西藏重點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拉薩市7次登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西藏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生態扶貧向生態富民轉變,2016年至2022年,年均為群眾提供生態保護崗位53.77萬個,累計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37億元。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碳匯經濟,帶動群眾綠色就業創業,基本建成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富裕文明邊境村。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完善。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日益鞏固。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正式實施,西藏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模范區創建省份。人民當家作主充分實現,全區42153名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占89.2%。少數民族干部培養使用工作不斷加強,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人才已成為西藏干部隊伍的骨干和各行業系統的中堅力量。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受到法律保護,藏語言文字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藏文典籍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各類非遺項目得到有效傳承和保護發展,全區四級名錄體系更加健全,其中,藏戲、格薩爾、藏醫藥浴法納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快推進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各宗教團體和教派和諧和順,西藏的1700多處藏傳佛教宗教活動場所、4座清真寺、1座天主教堂以及1700多項宗教民俗活動,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需求。
今天的西藏,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起點上,西藏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繼續探索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