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深刻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各方堅守初心、攜手同行,開展了數千個務實合作項目,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收獲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舉辦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指導原則。今天,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一帶一路”合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繪就了聯結世界、美美與共的壯闊畫卷。
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各方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推動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托,涵蓋陸、海、天、網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讓奔行的列車、馳騁的汽車、快捷方便的數字電商等成為新時代國際貿易的駝鈴、帆影,讓一座座水電站風電站光伏電站、一條條輸油輸氣管道等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燈塔,讓現代化的機場和碼頭、通暢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經貿產業合作園區等成為新時代的商貿大道、驛站。精彩紛呈的文化年、藝術節、博覽會、展覽會,獨具特色的魯班工坊、“絲路一家親”、“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項目,不斷深化的民間組織、智庫、媒體、青年交流,奏響新時代的絲路樂章。新冠疫情暴發后,“一帶一路”成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10年實踐充分表明,共建“一帶一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筑就一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不斷實現各國人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從加強雙邊或多邊溝通和磋商,共同探索、開創性設立諸多合作機制,到充分發掘和發揮各方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共同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再到尋求各方利益交匯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實現各方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指引,致力于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合作目標,成為合作伙伴們共同的事業。事實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參與共建的各國政府、企業和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10年來的成功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是各國共同發展的大舞臺,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具有強勁的韌性、旺盛的生命力。
縱觀人類發展史,唯有自強不息、不懈奮斗,才能收獲累累果實,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澤萬民的長久之功。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正值風華正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守合作初心,牢記發展使命,繼往開來、勇毅前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定能更具創新與活力、更加開放和包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