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事關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培養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是高校履行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的具體表現。立德樹人,就是要以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核心,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高校要堅持正確的立德樹人方向,把握教育規律,著眼教育工作全過程,著力培養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推進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新人。
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光榮的政治使命、重要的政治責任,是高校堅持正確立德樹人方向的重要保證。立德,注重立德業、養德性、有德行;樹人,在于培才能、練技藝、育才學。育人的根本前提在于立德,崇德修身居于做人做事的首位。新時代青年倘若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更談不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光發熱。青年學生只有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和歸屬,進而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主動性、自覺性,鍛造為黨和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高校要深刻認識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大意義,把增進共同性作為前提和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各方面,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環節,真正把高校打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要注重把立德樹人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積極挖掘各門課的德育內涵,加強學校思政教育,構建大思政格局,實施“大思政課”建設方案。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大力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內容設計,全面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碩博專業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本碩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全鏈條教育體系,積極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要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濃厚氛圍。
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校學生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富有創造性,是思想認知和綜合能力的“拔穗期”和成長成才的黃金時期。同時,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學生身心發生著較大變化,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學習態度、人際溝通、價值取向等方面極易受到影響,這凸顯了高校教育引導的重要價值。青年學生只有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五觀”“兩論”,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才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時代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必須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持以德為先、修身為本;必須具有豐富的學識、真知灼見、世界眼光;必須樹立高遠志向,具有奮斗精神;必須具備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高校要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突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思想性和實踐性,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深刻認識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精神的中華民族歷史,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多措并舉、因材施教,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理、道理、情理、事理,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內涵、歷史基礎、客觀要求,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刻領悟各民族與中華民族命運與共的必然聯系,站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高度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綜合素質。要持續深入開展“三個意識”宣傳教育,加大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力度,深化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宣傳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主動堅決地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深刻認識只有共產黨才能引領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進程,只有共產黨才能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增強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三、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推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高校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大使命,必須清醒認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西藏民族大學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為黨和人民、為西藏各項事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有力服務了西藏的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中,包括西藏民族大學在內的西藏各高校理應自覺擔當起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高校辦學治校的生命線,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有效凝聚促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貢獻。
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從根本上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助力,是幫助高校加快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堅持以制度為保障、以教學為主線、以文化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各族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夯實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要健全制度保障機制,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固本強基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學計劃,系統構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實踐活動的引導激勵作用,依托各類育人基地,開展主題教育,促進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要營造團結求學氛圍,發揮文化環境的隱性潤育作用,在各類校園平臺、載體和宣傳媒介上,立體呈現意蘊厚重、內涵豐富、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全面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要提高網絡育人能力,發揮網絡育人的最大增量作用,通過同步課堂、雙師講堂等推動各族學生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同讀一本書,善于運用互聯網畫出各族師生的同心圓,構筑各族師生共有的精神家園,讓互聯網成為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有力幫手。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發揮廣大教師的立教之本作用,支持、吸引優秀人才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化思想認識,增強育人能力,引導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率先垂范,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形成各族師生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格局。
?。ㄗ髡邽槲鞑孛褡宕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