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一個平常的工作日,一大早,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組織培養研究室主任尼珍就帶著學生在實驗室里忙碌起來。架子上,一排排玻璃瓶里裝著各種各樣的綠色植株,透過玻璃,能看到這些植株已經牢牢扎根在培養基里面,茂密的根系遍布瓶子底部。“你看這株月季苗已經發芽,接下來就是等它生根后再移植到實驗室以外的自然環境中,要細心觀察它的生長情況,保證它的成活率。”尼珍向前來實習的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叮囑道。
1994年,尼珍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生物教育專業,畢業之后進入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剛開始工作時,尼珍發現拉薩市場上的鮮切花因為經過長途運輸,不僅價格高昂,花期也很短。如何讓鮮花的美麗與芬芳保持更長久,成為尼珍從事植物組織培養研究工作最初的心愿。
尼珍及其團隊首先將目光瞄準了鮮切花中非常普遍的非洲菊。非洲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色美,姿態嬌艷,是理想的室內裝飾及切花用植物。為提升非洲菊鮮切花的本土化生產效率與品質,尼珍及其團隊首先進行了深入的土壤分析與改良工作,他們采集了本地土壤樣本,通過科學檢測,調配出富含有機質、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基質,為非洲菊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溫床”。同時,調節大棚的溫度與濕度,精確調控非洲菊在西藏生長需要的水分和肥料,確保每一株非洲菊都能獲得均衡且適量的水分與養分,促進了其健康茁壯成長。在非洲菊本土培育獲得成功后,尼珍及其團隊又考察了百合、球根海棠、勿忘我等數種適合高原氣候的花卉品種,并對其進行本土繁育,推動這些花材進入西藏鮮花市場。
近年來,我區藏醫藥事業蓬勃發展,市場對藏藥材的需求量急劇增長。但野生藏藥植物數量有限,生長周期長,且很多生長在高山深谷中,采摘不易,有些還是國家保護植物,有限的野生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尼珍告訴記者,不同于鮮切花的培養,藏藥植物的培養需要從選擇優良、健康、無病蟲害的種子或植株作為培養材料的收集做起,為此,她經常帶領團隊成員前往藏藥植物的生長地,跋山涉水收集植株實驗材料。以名為“船盔烏頭”的藏藥植物為例,這種植物生長在海拔3200—5000米間的山坡草地或灌叢中,其塊根或地上部分常被藏醫用于清膽熱、解瘟毒,治療流感、肝炎等疾病。尼珍及其團隊經過多次培養實驗,最終發現莖段是最適合進行人工繁育的材料,成活率最高,發芽之后能經受住瓶苗、煉苗、移栽等多個階段的考驗并順利長大。多年來,除了“船盔烏頭”之外,尼珍及其團隊還對包括白花秦艽、甘青青蘭、柴胡、烏奴龍膽、水母雪兔子、毛蓮蒿在內的幾十種珍稀瀕危野生藏藥植物進行了人工繁育。
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尼珍,如今又有了一個新身份——自治區政協委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尼珍成為政協委員以來,深感責任使命重大,結合自己的專業提交了墨脫生物多樣性保護、西藏蘭科植物保護等多件提案,這些提案或從具體、或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呼吁社會保護珍稀野生植物、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目前已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解決。
“政協委員不是開開會、舉舉手那么簡單,要真正關注社情民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對于我來說,今后將把本職工作與政協委員應當肩負的責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開展更多珍稀野生藏藥植物的人工繁育工作,以實際行動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尼珍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道。
接受完記者采訪,尼珍又一頭扎進實驗室,在她的手邊,川貝母、水母雪兔子、綿頭雪兔子、金線蓮、石斛的幼苗正從玻璃瓶的培養基里面冒出點點綠意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植物將把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裝點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