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七七事變爆發后,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鄧小平和劉伯承率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日軍占領區的后方,以太行山為中心,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作為一二九師政治委員,鄧小平與師長劉伯承密切配合,放手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圍繞太行山建立起當時全國最大的解放區——晉冀魯豫解放區,為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太行山的十年,是鄧小平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的十年,也是他科學運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十年。巍巍太行山,見證了鄧小平一段段統戰佳話。
1942年,是抗日根據地最困難的一年。3月,鄧小平以太行軍政委員會書記和一二九師政委的身份前往太岳抗日根據地視察工作。從3月中下旬到5月初,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鄧小平主持召開了閻寨會議、石槽會議和中條會議,解決了根據地建設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并親自指揮了浮翼戰役,在太行抗戰史上,寫下了重要的篇章。
抗日戰爭時期,鄧小平(左)與劉伯承研究作戰
3月19日,鄧小平來到太岳抗日根據。在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后,30日,鄧小平在閻寨村召開會議,參加的人員是太岳區黨、政、軍方面的負責同志。當時正在貫徹黨中央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關政策,落實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兩個文件,基本精神是要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一方面,要承認農民是抗日與生產的基本力量,黨的政策是扶助農民,減輕地主對農民的封建剝削,保證農民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另一方面,也要承認地主的大多數是有抗日要求的,黨的政策是減輕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實行減租減息后要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
鄧小平在講話中一開始就對太岳區的工作有肯定,也有批評,認為太岳區一年來的工作有進步,但這些進步并不鞏固,也不夠快。他明確指出:太岳區1942年的中心工作有兩項,一是群眾工作,二是財經工作。群眾工作的出發點是執行中央的土地政策,開展真正的群眾運動。財經工作方面,從今年開始,要做到自給自足,以戰勝困難。鄧小平還對太岳區黨委的工作方法提出明確要求:組織檢查團,深入基層檢查,以使中央政策真正落到實處。鄧小平的講話,高屋建瓴,要言不煩,使大家豁然開朗,心悅誠服。
會后,太岳區黨委書記安子文即率領由太岳縱隊、各界救國聯合會、各專署和各縣代表組成的檢查團,兵分三路,深入各地,檢查落實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使減租減息運動很快開展了起來。
就在鄧小平視察太岳期間,閻錫山的晉綏軍六十一軍再次向我太岳根據地進犯,破壞抗戰。1941年后,晉綏軍六十一軍就由襄陵東渡汾河,開到臨汾、浮山、翼城一帶駐防,并與日軍勾結,多次襲擊我二一二旅,殘殺根據地群眾。1942年3月21日,我們黨在《太岳日報》上發表對記者的談話,歷數六十一軍東渡半年以來向我進攻和破壞抗戰的事實,呼吁六十一軍懸崖勒馬,幡然悔悟。4月初,我們黨兩次致電閻錫山,要求制止六十一軍的反共行動。但是,對方一再置這些勸告于不顧,繼續進攻我軍。
鄧小平(左三)與一二九師的戰友們合影
鄧小平了解這一情況后,果斷決定:發動浮翼戰役,打擊頑固派的氣焰。鄧小平說:對于統一戰線,中央的方針是以斗爭求團結。頑固派來進攻,而且不聽勸告,那就要狠狠地揍他一下。
4月15日,浮翼戰役打響,鄧小平直接指揮,陳賡等協助。一二九師和山西新軍共10個團的兵力,分左右兩個縱隊,向六十一軍展開反擊。這一仗打得很順利,到16日拂曉,共俘獲頑固軍665人,斃傷392人,狠狠地打擊了頑固派的氣焰。很快,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和閻錫山都來信,表示愿意談判。我們黨也很快復信。雙方坐下來,訂立了抗日現地作戰協定:一、雙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二、雙方在各駐防地之政治文化教育的實施,均有自由權,不得互相破壞,并可互派代表參觀;三、互通情報,共收聯區聯防之效。諒解達成后,六十一軍主力撤回汾河以西,撤離時我們黨還為他們提供了衣服、糧食。此后,雙方保持了較好的合作關系。
鄧小平親自決策和指揮的浮翼戰役,成功地貫徹了黨的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把自衛、勝利、休戰三個原則很好地結合起來,對太岳區的同志學會用好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啟發很大。
浮翼戰役以后,鄧小平先后在冀氏縣石槽村和陽城上河村召開岳南地區黨政軍干部會議和晉豫(中條)區高干會議,根據視察的結果,提出了岳南和中條地區今后的工作方針。其基本精神是,要抓住正確運用統一戰線和大膽發動群眾這樣兩個基本環節,去創造和建設根據地。為此,要堅決執行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采取各種形式去發展地方武裝。鄧小平的指示,為岳南和中條地區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鄧小平這次兩個月的視察,對太岳根據地扭轉困難局面和發展壯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后,岳北、岳南、中條很快聯結起來,形成統一的太岳戰略區。1943年3月,太岳區和晉豫區合并。合并后的太岳區根據地,擴大到河南省的黃河以北,把白晉路、晉博路和同蒲路之間的廣大地區聯成一片,成為支持山西和華北抗戰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