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um802"><pre id="um802"></pre></ul>
    <strike id="um802"><s id="um802"></s></strike>
    <th id="um802"></th>
  • 您的位置: 西藏統一戰線 > 統戰人士 > 正文

    西藏農奴制社會經歷者說

    發布時間: 2020-04-03 10:31:02來源: 新華社
    打印
    T+
    T-

      堅守與新生

      ——西藏農奴制社會經歷者說

      窗外微風習習,陽光透過玻璃撒滿二樓陽臺。90歲的邊巴倉決老人,每天早上吃過糌粑后都坐在沙發上曬太陽,她看著滿屋子的鮮花盛開。她29歲那年經歷了人生巨變。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北街道波姆慶社區,90歲的邊巴倉決老人在二樓客廳曬太陽(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1959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從此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人民由此翻身解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61年來,社會制度的變更給百萬農奴帶來了人生蛻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們的生活日新月異。

      同樣吃糌粑,分量和心情截然不同

      3月,坐落在半山腰的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桑巴村生機勃勃,農牧民忙著翻耕農田,羊群從路邊跑過,春天的氣息十足。

      喝著酥油茶,66歲的白瑪老人抱著重外孫哄他入睡,孫子孫女正在看書學習。看著他們,白瑪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

      在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桑巴村,66歲的白瑪老人(右)在用羊毛紡線(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父母都是恰魯莊園的農奴,養了5個孩子,兩人一天只能掙兩勺子糌粑。”白瑪從廚房里拿出一個木質糌粑勺,這樣的勺子是西藏老百姓從古至今盛糌粑的器具。

      白瑪說:“以前父母每天都要拼死拼活地干,但全家人還是吃不飽。現在家里的糌粑多得吃不完。”1959年民主改革時,白瑪家分到了11畝田地,從此一天能吃上三頓飯。

      位于日喀則市江孜縣城西南約4公里的江熱鄉班覺倫布村,帕拉莊園坐落于此,全稱帕覺拉康,曾是舊西藏十二大貴族莊園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貴族莊園。68歲的班覺倫布村村民多布杰對于糌粑有著獨特的情感。

      在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班覺倫布村村民多布杰(右)和老伴在二樓客廳澆花(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多布杰家比白瑪家當時的處境稍好一點,他的父母、爺爺是帕拉莊園的差巴,可以從莊園租賃田地耕種,年底上繳一定的糧食和錢財。

      “以前種地要向農奴主繳稅,現在種糧食,政府還給補貼。小時候水果都沒見過,現在不僅主食豐富了,一年四季還能吃上蔬菜、水果。”多布杰黝黑的臉龐泛起笑容。

      多布杰還對產量的提高滿心歡喜。“現在跟以前比,真是想都不敢想,那時候青稞產量很低。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青稞品種已更新換代七八個品種,產量也從每畝150公斤增加到300多公斤。”他說,今年政府正在建設高標準農田,今后耕作更方便,產量還能提高。

      在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班覺倫布村村民多布杰的妻子在倒酥油茶(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同樣的手工藝,如今共同致富

      以前,白瑪的父親尼瑪常年趕著毛驢從中尼邊境運送生活物資到莊園,母親做著編織卡墊等手工活,日復一日地艱辛勞作,卻改善不了他們的貧窮生活。

      如今,桑巴村建立了編織卡墊和氆氌的合作社,這是白瑪的女兒卓嘎發展起來的。47歲的卓嘎闖蕩打拼多年,生意日漸紅火。

      在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桑巴村,白瑪老人的女兒、47歲的卓嘎在合作社編織氆氌(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2007年,卓嘎帶著村里2個人去日喀則市區租了一間門店,手工編織、銷售卡墊,銷路還不錯。卓嘎說:“積累了一些經營經驗,2015年就回到村里和兩位老同事一起干,一來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二來能給村民們找點掙錢的活。”

      2019年,政府提供了30萬元扶持資金,這對卓嘎來說可謂錦上添花,她們把這筆錢作為村集體投資入股,成立合作社,每年給村民分紅。“現在有65人在合作社打工,其中32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年收入3萬多元。”卓嘎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油然而生。

      民主改革砸碎了侵犯農奴生存、婚嫁、流動、居住、勞動等權利的制度枷鎖,百萬農奴實現了真正的人身解放。

      圖為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桑巴村民族手工藝合作社工作廠房(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同樣的豆蔻年華,住房和教育天壤之別

      “小時候全家7口人住著15平方米大小的黑房子,睡在地上,沒有被子,只能蓋破爛的羊皮。”白瑪扯著自己的藏裝說,“現在我和老伴每年都有新衣服穿,孩子們都穿棉質衣服。”

      90歲的邊巴倉決在舊西藏曾經歷過舉步維艱的生活。“奶奶經常給我們講過去的艱苦日子,教育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邊巴倉決的孫子南木加說,“她常講‘就算有100粒青稞也見不到白色,磨不出多少糌粑’。”

      兒孫滿堂,已是四世同堂的邊巴倉決無憂無慮。“我拿了好幾年的壽星老人健康補貼,今年我90歲了,每年能拿到500元補貼。”她說:“現在政府對老年人的福利太好了,我要享福多活幾年。”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北街道波姆慶社區,邊巴倉決的孫子南木加為老人倒酥油茶(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以前,全家一直跟牛羊混住,沒想到現在老了還能住上兩層樓房。”邊巴倉決說,2012年政府安居工程使她家住上了新房,“吃飯的時候再也聞不到牛糞的臭味了。”

      邊巴倉決想起她的姐姐,在13歲時,她的姐姐身上和臉上長滿麻疹瘙癢難耐,只能用繩子綁起來,最后還是在痛苦中死去。而邊巴倉決自2009年因腹瀉住院外,最近10年都沒生過病。

      除了醫療條件大幅改善,教育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時代在發展,教育環境也一天比一天好。邊巴倉決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他最小的兒子去天津讀內地西藏班,大學畢業后成為日喀則一名人民警察,過上了城市生活。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北街道波姆慶社區,90歲的邊巴倉決老人欣賞家中綠植(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洪明 攝

      正午時分,陽光明媚,室內芳香四溢,邊巴倉決老人臉上的笑容十分慈祥。

    (責編: 陳建國)
    相關閱讀
    ?

    熱點關注更多>>

    領導論述更多>>

    理論園地更多>>

    相關鏈接更多>>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日韩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欧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日韩一级黄色录像|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影库4HUTV四虎|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