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縣委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傳導壓力層層遞減,特別是在運用‘第一、二種形態’教育管理干部上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日前,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黨風廉政建設“兩述一評”活動現場,該縣紀委書記面對面向縣委書記提出批評意見,直擊問題,不遮不掩,推動干部監督工作更加有力有效。
像這樣實事求是運用“第一種形態”強化同級監督,是西藏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職盡責,協助和督促黨委(黨組)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的一個“縮影”。2020年,全區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精準把握政策策略,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6062人次,其中,運用“第一、二種形態”,也就是約談函詢、批評教育及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5592人次,占總人次的92.2%。
“‘第一、二種形態’對應的情況基數大、類型多,部分黨組織運用思路不清、方法不當、措施不力,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大實際問題。”自治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自治區紀委監委在對各級黨委(黨組)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研的基礎上,協助自治區黨委研究制定主體責任清單,對“紅臉出汗、咬耳扯袖”的責任主體、適用方式、具體情形、實施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內容予以明確,要求各級黨委(黨組)突出運用“第一、二種形態”,并將其作為黨委(黨組)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重要方面,納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報告、黨委(黨組)書記述責述廉報告內容,規范操作流程,細化運用情形,著力糾正個別地方和單位黨組織主體責任落實不力、執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等突出問題。據了解,去年,全區紀檢監察機關共對380名管黨不嚴、治黨不力的領導干部嚴肅追責問責。
2020年6月,西藏紀檢監察網發布了三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通報,其中之一為昌都市邊壩縣草卡鎮卓歸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阿某優親厚友問題。2017至2018年,阿某在未經村“兩委”集體研究和征求群眾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將其兩個兒子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受到撤銷黨內職務、罷免村委會主任處分。時任草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謝正波,是該鎮精準扶貧工作直接負責人,在履行監管責任上失職失守。2020年2月,邊壩縣紀委監委綜合考慮違紀事實、情節、影響等定量,在征求該鎮黨委意見,并了解謝正波本人日常工作生活表現情況后,決定給予其誡勉談話處理,體現了實事求是、寬嚴相濟的原則。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參照自治區紀委監委經驗做法,結合實際加強制度建設,靈活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二種形態”。山南市紀委監委制定印發精準運用“四種形態”的通知,明確“紅臉出汗、咬耳扯袖”的適用情形和談話方式,通過調閱資料、列席會議、約談督促、書面提醒等方式推動全市縣級以上黨委(黨組)抓好學習貫徹。那曲市紀委監委結合巡視反饋意見情況,對各縣區和市直單位黨委(黨組)進行政治生態“畫像”,綜合研判后向黨風廉政建設問題易發多發的地區、單位、部門黨委(黨組)發出“監察建議書”,提醒運用“第一、二種形態”教育挽救黨員干部。駐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紀檢監察組針對自治區檔案館系列案件暴露出的過去該館黨委不敢、不會“紅臉出汗、咬耳扯袖”和履行監督提醒責任不力的問題加強指導、分類施策,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全區紀檢監察機關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不斷增強“政治三力”,總結歸納出黨員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政治站位不高、要求不嚴、措施不實,聯系群眾不夠密切、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不夠及時到位,干部擔當作為不夠、對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敷衍應付等10余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協助和督促黨委(黨組)運用“第一、二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于未發之時。
“基層黨組織處在日常監督管理的第一線,與干部接觸多、情況摸得清楚,能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山南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把各種“小病”癥狀準確傳遞到基層一線,該市紀委監委及時向各縣區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下發工作提醒函,要求其進一步加強對各級黨委(黨組)運用“第一、二種形態”的指導;對監督檢查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下發專項督辦函,督促開展專項治理。乃東區紀委監委在收到工作提醒函后,專門編制流程圖,從研判提出處理意見、承辦部門辦理流程、規范呈批手續和書面記錄等方面,對運用“第一、二種形態”的程序、方式、材料規范等進行了細化明確,為各級黨委(黨組)運用“第一、二種形態”落實主體責任提供參考依據。
“小節不守,大節必失。抓作風建設不是侃侃而談、捕風捉影,必須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具體問題改起。”去年7月,山南市乃東區住建局黨組在接到該區紀委監委下發的督辦函后,針對反映該區部分黨員干部違規占用周轉房問題,對本單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