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兩千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鑿空萬里;六百多年前,鄭和七次出海,遠渡重洋,心懷開拓精神的使者以友誼和善意結識世界,開啟了古絲綢之路繁榮的商貿往來。
十年前,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掀開了中國與世界發展新的一頁。中國企業乘著“一帶一路”的新風,再度揚帆起航。作為以開拓創新為特長的民營企業家們,在過去十年中,也向世界人民再次展現了勇敢走出去的遠大抱負、共同致富的友善姿態和不拘于一時的長遠目光。
“一帶一路”的十年,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十年。
在非洲安哥拉的比耶省,人們為當地首座太陽能路燈的點亮而歡呼,而中方員工們也在舞動的人群中;在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市民們感嘆著電動巴士“令人難以置信”的安靜,它的核心技術則由上海企業提供……
過去十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與中方合建了七十多座產業園,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赴海外投資建廠、承包項目。根據人民出版社發行的《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指數年度報告》,“一帶一路”總投資中民企投資數額過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卓越動力。全國工商聯也開展了“送政策、送服務、防風險”的行動,讓企業有信心、有意愿“走出去”。
“一帶一路”的十年,是中國民營企業和當地百姓共同致富的十年。
在柬埔寨西港特區的布騰村,村民培金從木質的吊腳樓中搬進了彩色磚瓦蓋成的樓房;在印度尼西亞的莫洛瓦里縣,曾經街道上寥寥無幾的摩托車,如今已經能將青山工業園區的停車場擠得滿滿當當……
共商共建共享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原則,讓當地百姓和企業一起富起來是中國民營企業展現的作風。中國企業在生產之余修路打井、免費提供藥品和醫療援助的做法廣受各國人民的好評。在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全國工商聯也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一帶一路”的十年,是中國民營企業把握當下、望向未來的十年。
在印度蒙德拉阿達尼港經濟特區,先進的綠色環保造紙技術隨著前沿生產機械被運進了廠區,廢紙的循環利用成為致富的另一種方式;在中國地質大學,來自莫桑比克的學生們認真聽講、動手實踐,將知識帶回了自己的國家……
廣大民營企業不僅看到了當下的商機,也看到了更美好的未來。中國與3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環保合作協議,企業在出海時也格外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中國院校與亞非歐三大洲的20多個共建國家院校合作建設了魯班工坊,許多民企也無償資助當地兒童讀書、學技術、來中國上大學。
今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要“鼓勵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有序參與境外項目,在走出去中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未來,民營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中,或許也將和古絲綢之路上的往來者一樣,走出開拓、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