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那曲市聶榮縣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強化政治引領,加強依法管理,防范風險隱患,推動工作創新,有效維護了宗教領域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履行“責”的要求,在提質增效上強抓手。一是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嚴格落實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運行規則,建立縣級領導包抓督導宗教工作制度,扎實落實民族宗教工作“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責任,將142名網格員納入統戰民宗工作信息員隊伍,構建“縣鄉村”三級統戰組織網絡體系,使基層統戰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提升“大統戰”效能,形成“全黨抓統戰”的濃厚氛圍。二是把統戰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要點、擺上縣鄉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指標和班子績效考核體系,鄉鎮、村居、寺廟設立統戰工作聯絡員和信息員,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非公企業、黨外代表人士等工作機制,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部門聯動”格局,進一步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非公經濟、民族宗教、黨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指導,提升工作實效,以過硬的業務素質,激發工作熱情,扎實做好統一戰線各領域工作。三是定期召開統戰工作會議,對民族宗教領域風險點進行研判,壓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任務,激發工作積極性和獻力獻策主動性,積極構建“有形有態、有力有效”的工作局面,總體統籌、系統部署、一體推進統戰工作。
堅持“導”的態度,在教育引導上下功夫。一是不斷探索寺廟法治教育新機制、新方法,全縣13處宗教活動場所配齊配強法治副主任和法治聯絡員,建設永久性政策法規宣傳欄26個,結合宗教活動場所現有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寺廟愛國主義法治教育展館1個、寺廟法治長廊1個,有效解決以往學習無場所、政策法規入寺無載體等難題。二是堅持宗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持續開展創新寺廟管理工作和寺廟財稅監管工作,深化開展“三個意識”教育和“四條標準”教育活動,創辦了《聶榮統一戰線》報刊,加強寺廟僧尼、黨外人士的教育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平臺,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演講比賽12場次,聯合司法局、編譯局等部門開展“送書入寺”等活動,為僧人學習提供便利,有效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寺廟活動。三是積極聯合縣法院、查吾區法庭,通過“模擬法庭+情景劇+法治宣講”,突出“以案釋法、以案示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典型案例,多方位、多層次宣傳,教育引導僧人愛國愛教、持戒守法、崇儉戒奢,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維護宗教領域正常秩序。
強化“管”的力度,在依法治寺上求實效。一是全面提升宗教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水平,嚴守“三個不增加”政策底線,嚴格執行宗教活動場所修繕、佛事活動、僧尼請銷假審批制度,加強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扎實推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二是圍繞僧人離寺返鄉后的管理服務、日常走訪、慰問機制、政策法規宣傳等工作,按照寺廟、鄉鎮、村居聯動工作要求,進一步把聯防、聯治、聯管工作做實做透,積極與僧人所屬鄉鎮、村(居)溝通對接,向鄉黨委及村“兩委”移交了放假期間返回村(居)的僧人管理工作,建立“寺管會+鄉鎮+僧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建立了聯管制度,明確了管控任務,在信息共享、經驗互通等方面持續發力,真正做到管理工作無死角。三是各寺管會管會始終把與僧尼的深度交流作為做好“三個意識”教育的關鍵環節,持續在精準化、精細化教育上不斷下功夫,依托黨員干部包僧制度,認真了解每個僧尼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并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則,采取一對一、多對一方式,進行菜單式、家常式、短平式的教育,確保“三個意識”教育工作精準高效。
突出“治”的理念,在排查整治上提能力。一是確保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建立寺管會黨組織發揮核心作用工作機制,修訂完善《寺規僧約》,指導寺廟健全民族團結、寺廟財務、生態保護、鄉村振興那曲奮進、學習培訓等制度,積極挖掘藏傳佛教教義教規中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健康文明的內容,對其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引領廣大僧俗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持續做好應對重大風險考驗準備。強化應對專項斗爭預案體系建設,以“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 的為目標,動態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持續加強實戰演練和應急處突培訓,做到關鍵斗爭來臨時臨危不亂、心中有數、工作有方。三是結合宗教領域工作實際,建立宗教領域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室,配備調解人員、完善調處機制、落實工作經費,常態化開展宗教領域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化解,集中治理瑪尼石、龍達亂堆亂放亂掛現象;堅持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作為宗教工作重要措施,牢牢把握“守法”和“持戒”兩把標尺,堅持依法管理與嚴格戒律相結合,牢固樹立依法治寺、以戒管僧的理念,促進寺廟事務符合法律法規,僧尼行為、寺規戒律。全面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切實推動思想教育引導工作不斷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