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八月中旬,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簡稱“海鷹基金會”)承接了中央統戰部轉來的西藏自治區殘聯的求助,希望對自治區殘聯摸排統計出來的全區3989名“脊柱側彎”患者實施治療和救助。這些患者遍布西藏所有七個地市,年齡跨度1-93歲。其中,超過一半患者持有殘疾證,脊柱畸形普遍較重。
海鷹基金會迅速響應,組織專家分別于8月19日、8月27日、9 月3日進行了3次專題討論,反復醞釀處置方案。經和西藏自治區殘聯溝通,海鷹基金會決定以拉薩和山南為試點,探索醫療公益和對口支援相結合的新型醫療幫扶工作模式。
9月21日-25日,海鷹基金會組織北京、長沙、武漢、南京、合肥、西安等地脊柱外科和骨科專家為主的醫療隊,遠赴拉薩市和山南市開展6場義診,一方面盡快消化處理兩地患者,另一方面也為妥善處置以上所有脊柱疾病患者探索新型醫療幫扶工作模式積累經驗。
我國藏區地處高原,脊柱退行性疾病和青少年脊柱畸形高發。為了保護藏區人民脊柱健康,在中央統戰部指導下,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聯合海鷹基金會發起“高原脊柱健康”醫療公益項目,并于 2022 年 1 月在中央統戰部會議樓簽署合作協議。兩年多來,海鷹基金會響應黨中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號召,通過組織醫療專家赴高原義診、設立專人熱線協助重度患者來京就醫等方式,切實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各族群眾送溫暖、辦實事,成為公益組織對高原地區進行醫療幫扶的典范。
西藏自治區殘聯到機場迎接第一批專家和基金會志愿者
9月21日-23日,醫療專家們分別在拉薩市、山南市集合。針對拉薩市及其下轄縣區的患者,分別前往自治區人民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當雄縣人民醫院3個義診點。針對山南市及其下轄縣區的患者,分別前往山南市人民醫院、浪卡子縣人民醫院、隆子縣人民醫院3個義診點。
專家們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市第一康復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藏大學附屬阜康醫院12家單位骨科、脊柱外科以及康復科。
9月22日,自治區人民醫院和當雄縣人民醫院的義診同時進行。在義診進行前,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行了開診儀式,西藏自治區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卓瑪次仁,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劉海鷹,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仁增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儀式。
卓瑪次仁副理事長表示,習總書記強調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西藏地區脊柱脊柱畸形及退行性病變高發,殘疾率高,此次在中央統戰部七局的關心下邀請海鷹基金會開展高原脊柱健康公益活動。通過脊柱側彎篩查、脊柱疾病義診與救助,基層骨科醫生培訓,為西藏的殘疾人提供高質量的脊柱健康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支持。
國家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防控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中心主任、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劉海鷹表示,此次受中央統戰部的委托,協助西藏自治區殘聯針對摸排出3989名脊柱畸形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我們將組織多家知名三甲醫院骨科、脊柱外科專家陸續來到西藏,大力響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號召,積極完成這項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創建新的救助幫扶模式,感謝大家的共同努力!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仁增表示,非常感謝各位專家來藏支持,作為當地醫院一定會積極配合完成此次任務,同時也希望能夠培訓本地醫生,提高當地醫療技術水平,造福更多藏族百姓!
9月22日,劉海鷹主任帶隊前往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海拔3600m)。義診結束后,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王玉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劉海鷹主任,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侯冰,武漢協和醫院骨科王琨主任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門口合影留念。
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周立金主任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徐帥博士前往當雄縣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海拔4300m)
北京市第一康復醫院仇瑩瑩主任前往西藏自治區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理論授課、康復實操等培訓
拉薩市部分縣區由北京市負責對口支援,并且拉薩市人民醫院是北京市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單位。9月23日,劉海鷹主任帶隊前往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義診,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周立金主任,北京協和醫院蔡思逸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楊辰主任也參與到義診活動中。
作為北京市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拉薩市人民醫院院長張寧帶領醫院領導班子看望專家,自治區殘聯黨組書記紅衛、拉薩市殘聯黨組書記德瓊專程趕到義診現場看望專家們。
9月23日、24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鄧幼文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脊柱外科鄺磊主任,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骨科葉斌博士,西藏大學附屬阜康醫院骨科李延軍主任前往隆子縣中心醫院開展義診(海拔4000m)
9月24日下午,隆子縣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李云參加海鷹基金會組織的高原脊柱疾病分級診療機制研討會,與專家們共商如何建立鄉鎮-縣市-拉薩-內地的脊柱疾病患者分級處置機制。
海鷹基金會組織隆子縣的醫療專家們專門看望北京朝陽醫院治愈的患者索朗羅布(術后長高了26cm),如今羅布恢復健康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對海鷹基金會和周立金主任醫療團隊表示深深地感謝。
9月24日,安徽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張銀順主任,高松森醫生以及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周立金主任,王杰醫生前往浪卡子縣中心醫院開展義診(海拔4500m)
9月23-24日,武漢協和醫院骨科王琨主任在山南市人民醫院開展義診。
9月25日上午,從隆子縣中心醫院和浪卡子中心醫院完成義診的鄧幼文主任、鄺磊主任、張銀順主任,和安徽省援助山南市人民醫院的徐磊院長、代秀森主任,就醫療公益和對口支援的新型醫療公益救助工作模式進行座談,座談后鄧幼文主任和鄺磊主任在山南市人民醫院進行教學查房(海拔3600m)。
北京朝陽醫院周立金主任曾經的患者阿珍聽說海鷹基金會的專家們要來開展義診,一定要來當志愿者協助保障活動,她說要把愛延續下去,去幫助和自己一樣處境的人。
此外,為了在5天內高效地完成6個義診點的任務,參加此次義診的專家經過拆分組合,每個專家要去兩到三個地方。為了服務更多的患者,周立金主任更是跑遍了當雄縣、拉薩市、浪卡子縣、山南市,非常地辛苦,因此我們對專家們報以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
為患者免費發放止痛膏藥
今年是對口援藏30周年,海鷹基金會通過此次活動首次嘗試將醫療公益與對口支援相結合。其中北京市和江蘇省對口支援拉薩市,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對口支援山南市,海鷹基金會規劃專家義診時力求專家所在省市與幫扶地區相匹配。接下來我們將延續此機制,為西藏醫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活力,為促進各民族團結貢獻力量!
本次“高原脊柱健康”醫療公益活動以拉薩市、山南市為試點,共義診患者353人,其中符合手術指征的有120人。在義診過程中,也為妥善處置全區約 4 千名“脊柱側彎”患者探索新型醫療幫扶工作模式積累了經驗。切實為響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號召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