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2019年12月8日,“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開幕式在故宮博物院午門舉辦,同時拉開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動的序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 確吉杰布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此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扎什倫布寺聯合主辦。該展覽自12月10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至2020年2月29日。
圖為十一世班禪在開幕式致辭 攝影:鄭朔
展覽分為“從須彌福壽至紫禁城”“來自扎什倫布寺的藝術”“六世班禪的遺珍”及“和善吉祥”四個主題。前三個主題為文物專展,展示了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及扎什倫布寺的珍貴文物280件,包括藏傳佛教文物、歷代班禪大師與中央政府貢賜往來精品等。其中故宮文物203件,扎什倫布寺文物77件。這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展覽,同時也是扎什倫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院,進入博物館,面向公眾,向世界展示歷代班禪的事跡和扎什倫布寺的文化、藝術面貌和悠久的宗教傳統。
圖為出席開幕式領導、嘉賓剪彩。攝影:鄭朔
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性寺廟,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漢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向世人展示著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燦爛過往和輝煌成就;“甲納拉康”珍藏的歷代皇帝冊封班禪的金印金冊、佛像敕文、皇家贈禮等文物,真實見證著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密切往來。明清以降,隨著中央王朝與西藏關系的日益密切,藏傳佛教逐漸得到清王室的支持。故宮恢弘的建筑群中分布著中正殿、雨花閣、香云亭、慈寧宮大佛堂等數十處藏傳佛教殿堂,留存著數以萬計的佛教造像、唐卡法器等藏傳佛教文物精品,這些文物既有來自清宮造辦處的精良制作,還有蒙藏等地區敬獻皇室的珍貴作品,是滿蒙漢藏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結晶。
圖為扎什倫布寺措欽大殿。攝影:鄭朔
扎什倫布寺與故宮,因相融相通的藏傳佛教文化而相連,因相依相存的民族關系而相接,連接著中原文化與西藏文化,連接著中華民族的血脈。“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引領我們走進歷史深處,感悟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了解藏傳佛教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探索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共生并進、交流融合的光輝歷程。
圖為十一世班禪參觀展出文物。攝影:鄭朔
自明末、有清一代至民國初年,歷代班禪大師出則為國為民奔走,退則靜修演法,著書立說。不計榮辱、不忘本色,為祖國和平、繁榮,佛教事業的發展,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卓越貢獻。此次展出的文物就是關于這段記憶最重要的見證,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同時也闡釋了中華文化中關于吉祥、美好、福壽的文化內涵。
圖為十一世班禪瞻禮“六世班禪像”。攝影:鄭朔
本次展覽第四個主題是“和善吉祥”文創展區,涵蓋故宮博物院與扎什倫布寺文創品牌“扎什吉彩”共同打造的“當扎寺遇上故宮”系列產品、西藏文博單位推薦的優秀文創產品以及一些優質的基于藏文化的設計師聯名作品。其中“瑞獸系列”既有為推進西藏文創事業發展,由故宮博物院與建設銀行攜手扎什倫布寺文創共同推出的傳統宮廷神獸,也有以藏傳佛教神獸“吐寶鼠”為靈感,專為2020年生肖鼠年打造的“金鼠迎吉”特色產品。 “金鼠迎吉”系列則與展覽同期面向廣大消費者。
圖為十一世班禪參觀“金鼠迎吉”文創產品。攝影:鄭朔
在紫禁城即將迎來建成600年的時刻,故宮博物院提出以“平安故宮”為保障,以“學術故宮”為依托,以“數字故宮”為支撐,以“活力故宮”為根本,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翻開下一個600年嶄新篇章的新目標。此次展覽將文創展區與文物展區并行,也是故宮博物院一次新的嘗試。該展覽不單獨售票,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